more科技创新平台

HX6.jpg

科技创新平台是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广东要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跨界融合、智能化发展加速和全方位产业生态竞争等新趋势,以实施"互联网+"行动、大数据战略和网络强省战略为着力点,推进"数字广东"建设,打造万物互联、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成为引领广东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提出打造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而其中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就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广东作为中国互联网大省,孕育了一批以华为、腾讯、网易为代表的知名互联网企业,具有产业链成熟强大、细分型人才集聚、优质的创业创新氛围等优势。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珠三角区域每年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数量超过50万,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对口人才缺失,最紧缺的是掌握光通讯、无线、云计算、信息安全等网络专项技术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困局主要是由于网络行业知识技术发展快,教育领域对于网络行业新技术应用所产生的细分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输出较少,从业人员主要由从事传统网络岗位转岗而来。预计"十四五"期间,网络行业将进一步加快细分,并带动对具有扎实网络基础和特定专项技能的网络技术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高带宽、高覆盖"为特点,以光通讯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专项技能为基础的从事光纤到户、无线城市、三网融合的数字新基建人才。

(2)以"可靠性、可用性"为特点,以虚拟化、云存储、集群、高可用、网络信息安全等专项技能为基础的从事云计算、网络安全工作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人才。

(3)以"智能化、大众化"为特点,以大数据、物联网、数据挖掘等专项技能为基础的从事互联网+、智慧网络工作的信息化融合应用人才。

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及其融合产业,对接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持续进行专业升级改造,满足粤港澳大湾区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的人才需求。



more建设基础

HXIT5.jpg


(一)综合实力

1.平台建设基础良好,行业应用较有实力,拓展应用实力较强。  

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龙头、软件技术为支撑,云计算技术应用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为两翼初建而成,数字媒体、软件技术专业对接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接互联网服务,提供互联互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对接云计算服务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群结构高度契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领域的发展和岗位需求。专业群的专业布局,聚焦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构成了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主要业务领域的人才培养有机整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是校级高水平建设专业群,目标是建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2.创新引领实力良好。专业群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发展迅速、创新活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专业,引领专业群整体发展。各专业基础课程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共享合作企业、共享专业师资、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专业群的协调发展、融合创新,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项目岗位对接,实践创新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整体实施分类分方向教学,形成人才培养合力,构建省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技能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专业群。

(二)优势和特色

1.专业建设成果不断涌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省二类品牌建设专业、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政府专项经费600万元)。软件技术专业为校品牌专业、省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奖建专业(政府奖补经费110万元)。云计算技术应用是我校与国信蓝桥教育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百度百捷产业学院共建专业。2021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获批立项为广东省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试点专业。

2.教科研水平持续提升

本专业群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近年来,专业群以省级品牌专业为核心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教科研方面硕果累累,共获得专利授权17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10件、外观设计专利4件),公开发表论文72篇,编著教材5部,获得软著3件。

3.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本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的学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分别达到94.12%、94.82%、95.45%,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社会认可度高。近3年获得各类省级(政府机构主办)竞赛奖项41项目(其中: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银奖、省级二等奖7项、全国性一等奖3件)。

(三)支撑条件

1.师资队伍   

本专业群现有专任教师83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专业群带头人2名,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41名,南粤教育教师2人,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76.08%);兼职教师37人,企业专业带头人4名。项目负责人,曾主持研究建设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教学和科研平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经费100万元(省财政厅、教育厅)。

2.平台条件  

专业群现有校内实训室11间(网络综合技术实践、Web开发实训室、Android应用开发、HTML5开发、移动互联软件开发、信息网络安全、动漫创研工作坊、软件工厂等),校外实训基地15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广州漫游、广州华资、广东粤嵌、广州靖凯、广州古藤、广州文豆等),校内实训室建筑面积2574.46㎡,投入资金超过828.75万。2022年将建设“智能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技术实训室”、“信息安全技术实训室”、“网络工程技术实训室”(面积812平方米,经费预算315万元)。

3.教学科研资源   

教学科研资源较为丰富,学院与国信蓝桥教育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搭建了“蓝桥云课”教学资源库。除此以外,学院教师还主编教材8本(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概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数据库管理等),组织编审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系列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编写委员会 副主任),立项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校级微课6门,资源对接行业及企业岗位,实训室有支撑教学科研学的软件、硬件资源,如:移动应用开发箱一批。


more发展目标


ITR2082.png

¨科研平台建设目标将智能网络技术应用研究开发中心(平台)建设成培养高素质、多层次、实用型、应用型、具有竞争意识及竞争能力的智能网络技术应用人才的具有省级示范性的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成集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于一体、具有大湾区优势与特色、突出职业教育院校特色的省级科研平台;逐步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科研成果的创新基地;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教学实训条件和科研环境的创新基地。

平台建设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提倡开拓、创新和献身精神,提倡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支持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及富于创新的青年科技人才,并将产生示范辐射作用。

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面向需求、应用导向、项目牵引、前沿创新、交叉集聚、开放协作”。建设的宗旨是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将优质的研究资源配置到中心,为高水平论文、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的应用研究与孕育提供多学科的优秀师资和研究生源。

为充分贯彻开放、联合、优势互补的学科发展方针,研发中心将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组建协作联合基地,建立密切的研究合作关系。






more重点目标

20191031105519450.png

建设支撑“特色规范、省域一流、动态发展、示范引领”高水平专业群、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科技信创平台。

聚焦智能网络技术应用研究开发、数字化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数字化发展,以产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全方位融合;为信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进行集成创新研究来实现产业技术突破,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促进信创产业快速发展并有效进行技术转化应用,满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群发展需求。


科技创新呈风采,同心协力育新人!